陕西国企改革简报: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催生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10-08     作者:        人气:1387   分享到:

有色发布 2022-09-30 19:00 发表于陕西

    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心怀“国之大者”,扎实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出台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催生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新动能,打造出一批有色金属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上半年,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90.3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26.8亿元、增长113.72%,上缴税费38.34亿元,增长82.31%,均创历史新高。

                         搭建创新平台,厚植发展根基
       一是聚力秦创原平台建设。成立工作专班,将秦创原作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总平台”“总源头”,2021年成立了秦创原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入驻子平台9个,合作院所19个,外部合作企业14家,入孵项目20项,15个项目进入中试和产业化阶段。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实现进口替代、高端制造,推进产业链向价值链上游迈进,力争到2023年底投入资金15亿元,实现成果转化项目20个、增加产值200亿元。

  二是打造科研创新平台。建好用足各类科研平台,构建开放高效技术产业联盟,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自有研发平台提级升格,承担制约产业和企业发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对首次认定的省级、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一次性给予30-100万元奖励。目前,共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0余个,其中,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功能材料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10个,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成立“贵金属材料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23个,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4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406项,产生科技成果1000余项,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

  三是打造示范化试验平台。聚焦“双碳”战略,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加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新型功能材料开发,与省能源化工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碳捕集、利用、贮藏研究,共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综合示范项目,打造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唯一示范化试验平台

                攻关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前沿

一是攻克“卡脖子”难题。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和追赶超越的主引擎,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仪器设备、关键矿产资源、资源综合回收、绿色矿山等领域布局开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掌握了一批有色金属工业核心技术和产品储备,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大国重器”提供了坚实保障。研制生产的“深海勇士”号4500米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实现了我国深海潜水器关键部件国产化,突破单重100公斤钼铌靶材制备关键工艺、攻克柔性OLED用超大规格钼溅射靶材产业化“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高强韧轻金属合金材料、铼金属提取、钒钛磁铁矿尾矿提钪工艺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攻关上也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填补国内空白。集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的优势,加强与各类企业、科研院所互联互通,深化产业配套、科研创新等双向合作,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汽车燃料电池用钛带”项目拓宽了高品质钛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成功研制出英康洛伊钛合金带卷填补国内空白,代表中国主导制定的第一项钛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贵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开发出首例贵金属增材制造产品,填补行业空白。国产区熔多晶硅规模化商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开启中国功率半导体硅基材料自主可控进程。
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成果导向、转化导向,兼顾实用性、先进性和学术性,抓好项目落地转化。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科技成果后由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的,将5-30%的转化收益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作出贡献人员。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或获取关键核心技术可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无形资产价格。既立足供给端服务生产进步、促进工装升级,又瞄准需求端提升产业层次、创造客户价值,不断研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集成系统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首次实现钒电解液商业化应用,非金属陶瓷内衬每年可节约采购成本约4000万元。“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重大科技成果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2021年,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完成新产品新工艺44项,实现销售收入38.8亿元,今年,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望突破60亿元。

                强化机制保障,释放科技动能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准确把握产业科技发展动向,建立工作机制,制定科技工作中长期规划,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 年)》及《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任务清单》专门列出推动创新发展的板块,印发《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暂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科技创新工作规划(2019-2025)》、《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三年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科技创新十六条措施》,将研发投入强度、新产品销售收入、首台套装备、国家标准制定和首批次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完善制度保障,强化创新驱动,通过改革优化内部运行体制机制,激发内生活力。

二是加强科研人才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鼓励企业按照营业收入一定比例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紧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专项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健全人才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双向交流和培养机制。探索对科研人员实行不同于行政干部的管理方式,对核心人才实施“赋能型”差异化管理,在关键岗位、核心技术领域设立“首席专家”“首席技师”,推行“科学家+工程师”技术研发模式,实施“揭榜挂帅”,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权属企业宝钛集团为例,通过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制定了向科技人员、高技能人才和一线关键岗位职工倾斜的薪酬制度,技术骨干一档、二档为科技人员打造新的晋升通道。改革实施前,科技人员即使有职称晋升收入差别也不大,改革之后技术骨干一档的年收入和企业中层副职基本相当。目前,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直接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有2959名,拥有“三秦学者”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及地方科技领军人才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名。

三是强化奖励激励。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足额研发投入。对列入国家科技专项的项目,经考核验收后集团公司对每个项目补助100—500万元。对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获奖企业按照奖励标准给予1∶3配套奖励;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获奖企业按照奖励标准给予1∶1配套奖励。隆重召开科技大会,在第二届科技大会上出资480万元重奖科技创新,对8项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对3家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各奖励50万元;对5名科技创新标兵每人奖励30万元。